因口感脆、味道鲜,鸭肠和鹅肠常常占据着火锅店“热销榜”的前几名。这体现了食客对鸭肠、鹅肠的喜爱,但并不代表放心。
2024年4月下旬,新京报记者分别在山东滨州和河南清丰县的两家肉类食品加工厂暗访发现,这两家的鸭肠、鹅肠产品,在生产中存在诸多卫生安全隐患。
在清丰县永官食品有限公司的鹅肠车间,工人穿着胶鞋踩鹅肠挤粪便,用血水染色,生产环境更是脏乱差,车间负责人坦言已被监管部门多次要求整改。

▲河南清丰县永官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将洗好的鹅肠放在红色水里染色。新京报调查组 摄
脚踩挤粪血水上色 河南清丰县永官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禽类屠宰、肉制品冷冻、加工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企业。4月下旬,新京报记者以采购者身份,多次进入该工厂的鹅肠工作车间,发现车间内脏乱不堪:工人在车间内抽烟,大量鹅肠散落在地面,车间的墙面上布满污渍。 ▲河南清丰县永官食品有限公司工人穿胶鞋踩洗鹅肠。新京报调查组 摄 相比于“脚踩鹅肠”“血水染色”“不标注生产日期”的问题,山东雅士享肉类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士享公司)的鸭肠生产车间的卫生环境,更显恶劣。4月下旬,新京报记者在没有办理健康证,也未被要求做任何体检的情况下,就进入雅士享公司的鸭肠生产车间工作,车间内弥漫着刺鼻的腥臭味,墙面上布满污渍,待清洗的鸭肠被直接堆在地面上,有工人在洗鸭肠时抽烟,并将抽完的烟头直接扔在装鸭肠的筐内。 记者注意到,鸭肠被随意摆放在车间地上,让地面湿滑不堪。工作人员在清洗地面时,直接将清洗地面的清洁剂倒在鸭肠旁的地面上,导致洗地的污水混入鸭肠堆。工作人员对此毫不在意:“没事,一会还过水呢?” 在鸭处理生产线上,宰杀、拔毛车间靠前,鸭肠处理则是最末端的车间。在车间外,有一个连通各个车间的排污渠。各车间产生的鸭血、鸭毛等废弃物、污物,都由排污渠排出,甚至有工人直接向排污渠小便。 专家: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把关 北京市中闻(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谭敏涛称,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而雅士享公司的鸭肠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却未能做到将产品与污染源分离的措施,违反了相关规定。 谭敏涛律师认为,雅士享公司是大型的食品加工企业,而鸭肠车间却没有建立相应的食品安全保障制度,使用无健康证、未经上岗培训的员工,也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食品生产经营的人员不能保持个人卫生,在生产经营食品时不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未与产品做到有效分离,均属于安全生产管理的失职行为。 食品工程博士、知名科普作者云无心认为,食品安全最主要的是要通过生产流程中规范的操作来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违反规程,不一定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但是肯定会存在隐患。比如,雅士享公司鸭肠生产车间的工人将烟头随意丢弃,掉入排污渠里的死鸭捞出送回生产车间,以及河南清丰县永官食品有限公司工人“脚踩鹅肠”的行为,肯定都是不规范的,这就为食品安全带来隐患。云无心认为,食品安全不能只靠“检测”来实现,在生产过程中,也应该严格把关。 来源:新京报